阿里正在考虑出售旗下百货和购物中心运营商银泰商业,已与几家公司有所接触,评估对方对收购银泰的兴趣程度。
外界认为,此举是阿里2023年初提出“1+6+N”组织变革后,针对“新零售”战略进行的调整。
多年之前,阿里曾斥巨资将银泰纳入麾下,并赋予新零售的概念进行改造,欲展示移动互联网以及相关的数字技术所具备的颠覆能力。
不料新零售所涉及到复杂的线下商业生态,用户的消费力也无法永远保持高增长,面对更为复杂的局势,阿里势必要重新审视新零售这一完全由自己缔造的概念。
01 阿里不懂线下
对于新零售,阿里曾给出一个极其简洁的表述:“人货场的数字化”。从这个表述来看,用技术改变商业,一直是阿里希望在商贸流通行业推动的方向。
在阿里新零售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原阿里CEO张勇认为,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新旧之别。如果漠视机遇,那么就会不可避免被边缘甚至被淘汰。若能融合移动互联网、实时用户数据及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运营效率,实体零售企业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在阿里内部,银泰可以说是公司进军新零售的起点,2014年,阿里斥资53亿港元入股银泰成为第二大股东。2016年,马云正式提出“新零售”战略,即“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2017年,阿里正式收购银泰商业,出资金额达198亿港元,收购溢价超40%。
收购银泰商业时,张勇曾说:“阿里巴巴对银泰商业的定位非常清楚,它将会是阿里集团舰队中的一艘主力舰,担负线上线下零售百货转型升级平台的使命。”2019年,阿里更是喊出“未来五年再造一个银泰百货”的口号。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银泰越来越向互联网公司靠拢,已完成门店招商、规划、商务、客流等数字化基础建设,推出品牌经营数字化平台,搭建线上云逛银泰、直播带货平台,通过即时配送、全国物流扩展销售方式等新业务模式。
自2013年,百货业开始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关店、缩减营业面积、O2O转型……各式各样的自救方案开始出现,新零售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横空出事,一跃成为资本的顶流。
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数据显示,2018年,新零售在中国消费者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22.4%,这一占比相较于2013年的8%,近乎翻了3倍,预计到2023年占比将增至33%。
可以说,银泰在公司内外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最终落得要被出售的结局。从结果来反推,似乎是阿里对于线下商业世界的改造受阻。
新零售的初衷是用数字化手段改变大到万平米大卖场、小到夫妻老婆店的诸多线下商业业态。因此改造固有的线下商业实际上是新零售落地的绝对主流场景,相当于对一家成规模企业的全身大换血。
一旦涉及到复杂的线下商业世界,改造的压力就会来自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甚至微妙的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
几乎是同一时间,阿里旗下的另一线下资产——饿了么也被传出即将出售。相比银泰,饿了么所涉及到的线下管理就更为复杂与繁琐,毕竟关于外卖更宏大的叙事,是从吃喝日用到买菜买药,可以“外卖购万物”的“即时零售”。
除了菜鸟这种与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有着天然连接属性的线下业务,其他涉及到对线下业态进行改造升级的板块,都或多或少传出了被边缘化或出售的传闻。
02 逃离新零售
作为阿里内部新零售的标杆,盒马也在弱化自己身上的新零售标签。
盒马自2023年10月启动的“折扣化”变革,正是山姆、Costco等传统零售巨头早就趟过的路,现在这两家活得都还不错,分列美国第一和第三零售商。
盒马鲜生近期推行的仓储折扣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极致选品、压缩供应环节以实现更高效的终端周转和规模化成本降低。
盒马CEO侯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盒马要做供应链全面再造,告别品牌供应商为主的KA模式(即从供应商手中进货)。盒马成品部将推进全系列OEM和ODM化,盒马会跟品牌供应商形成新的价格和成本体系。
也就是说,盒马试图通过与品牌供应商合作推出渠道专供产品,将价格打下来,通过发展自有品牌,实现山姆、Costco等国际零售巨头所采用的“贴牌代工+自产”的采购体系,进而实现“硬折扣”。
此前,盒马的对外表达多为通过互联网擅长的以场景为核心、以数字化提升效率,佐之爆品营销的新型零售业态。
不管盒马最终能否实现“硬折扣”,至少在对外的公关表达上,正在努力让自己的业态趋近于山姆、Costco等传统零售巨头。
这几年的山姆的确是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了沃尔玛在华“再次伟大”的关键先生。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山姆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 42 家门店,营收约 660 亿元——作为对比,2022年拥有超过300家门店的盒马营收为610亿元。
此外,山姆拥有超过500万会员,以最低260元一年的会员费计算,仅会员费收入一年就能收获超过13亿元。2022年,单个会员平均为山姆贡献近1800元利润。
相比之下,新零售的赛道的确难有突破。永辉的超级物种、苏宁的苏鲜生、美团的小象生鲜(掌鱼生鲜更名而来)等新零售业态逐渐淡出市场。那些号称要转型新零售的传统连锁超市们,包括步步高、新华都、人人乐等,也都陷入了各类麻烦之中。
作为全面对标阿里系的永辉,在新零售概念刚开始流行之时,便成立了永辉云创,推出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到家等新零售业务,其中超级物种便还是盒马鲜生的追随者。
然而,在2021年突然巨亏近40亿元后,永辉超市做出了最现实的决定——从新零售退回传统商超。
03 边际效应递减
新零售概念是源于移动互联网开始跑马圈地的年代,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入侵人们的吃穿住行。在那个年代,资本看到的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增量市场。
如今,人们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上网”,在收入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数字化等前沿技术所能撬动的消费力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
在“人货场的数字化”的表述体系中,当人所代表的用户数量与消费水平是有上限的,即便商家所能提供千万种的场景与货物,最终能调动的消费力也难突破瓶颈。
或许,在马云等阿里高管此前大谈新零售概念之时,并没有考虑到消费力会有增长乏力的那一天。
简单点理解就是,人就那么多,口袋里的钞票也就那么多,即便是最大限度地抽干所有,也很难凭空拿到超过口袋里的资金上限。
更何况,消费降级是当下消费市场的主旋律,用户从追求品质化到追求性价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拼多多的营收增速远超电商大盘,2023 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10.8%,同期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速高达 62.8%。
在阿里内部,源头厂货直销平台1688多项业务指标创下公司成立24年的历史新高,一方面年轻买家快速涌入,在2023年12月中旬主动打开1688APP的用户数量突破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年轻卖家也快速涌入,同期1688的商家数量突破了10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
基于此,阿里需要适时收缩新消费的阵地。2023年5月下旬,业内传出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举行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并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重要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不久后,阿里就正完成了24年来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张勇交出权杖,蔡崇信接棒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
阿里在2023年的“1+6+N”改革后,集团的定位为投资控股公司,功能多为管理好资产和资金。作为一个“投资控股人”的角色,阿里有必要将“坏资产”抛售或减持来提升集团资产组合的价值。这也是蔡崇信和吴泳铭所擅长的领域。
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曾对外详细介绍了阿里未来的三个重要优先级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其中,在介绍各业务集团的发展策略和优先级时提到,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致力于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和AI+数字零售核心技术能力,希望未来几年在重点新兴区域市场获得突破;菜鸟将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物流网络;本地生活以高德和饿了么为主体发展到目的地和到家的科技服务,把握AI发展机遇,与生态共进。
至于新零售,已经被吴泳铭划出了核心圈,意味着包括银泰、盒马在内的一众新零售资产将迎来大变局。
参考资料:
蓝鲸财经 《市场消息称阿里巴巴考虑出售银泰百货,“新零售”战略被重新审视》
中国企业家杂志 《除了银泰,阿里还想卖掉谁》
中工网 《2024年零售消费:结构性复苏进行时》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