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感到焦虑,尤其是在选择药物时。面对众多药物的禁忌和种类,很多家长会问:“孩子病了,我们究竟能用什么药?”。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用药,我们需要先明确用药的目的,并把药物分为两类:
一、能改变病情结局的药物
这类药物能显著提高孩子的治愈机会或缩短疾病持续的时间。例如:
- 脓毒血症:用敏感抗生素可以增加存活率。
- 肿瘤病人:适合的化疗药物能提高生存率。
- 高血压: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能降低心脑肾病变的风险。
- 流感:在发症后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二、能改善生病时不适的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虽然不能根本改变病情,但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
- 退烧药:能缓解因发热带来的不适感。
- 止咳药:能帮助孩子睡得更好。
- 止痛药:能减轻癌症病人的疼痛。
儿科用药的特殊性
儿童和成人的用药面临很多不同。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病毒性腹泻等,很多情况下是自愈性的。因此,家庭用药以第二类药物为主,主要包括退烧药、止咳药等。
另外,儿童的用药决策往往是由家长来做,家长在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可能会感到焦虑,因此很容易选择一些无效或潜在有害的药物,导致使用不当。
常见病症的家庭用药指南
发热
-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用来退烧。
咳嗽
- 6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药物;6岁以上如咳嗽严重,可使用含右美沙芬的止咳药。
腹泻
- 轻中度脱水者,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营养不良儿童可补锌(如硫酸锌)。无需使用抗生素,除非是特定的细菌性肠炎。
呕吐
- 一般不需要使用止吐药;对于频繁呕吐而导致不能口服补液的满6月儿童可考虑用昂丹司琼。
湿疹(特应性皮炎)
- 保湿剂(如凡士林)+外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
尿布疹
- 使用氧化锌软膏。
过敏性疾病
- 如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2岁以上可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功能性便秘
- 可用乳果糖或聚乙二醇(国内无儿童剂型),大便嵌塞时可临时使用开塞露。
外伤
-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污染伤口可用稀释的聚维酮碘。
最后提醒
儿童用药决策应基于对病情的了解和药物的知识。适当的用药能有效缓解症状,而不当用药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家长们集合起对常见病的理解,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也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