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站
推荐
挨踢路
Search
1
全球通用头像Gravatar申请教程
50,373 阅读
2
潮汕话一铺路是几公里?
31,703 阅读
3
什么是潮汕八音
23,565 阅读
4
广州地区常用的DNS解析服务器
20,293 阅读
5
如何查看 FileZilla 已存的FTP站点密码
17,520 阅读
在线知识
前端技术
电子商务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微知识
生活百科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windows
微信
mysql
浏览器
布洛芬
dns
12306
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
win10
腾讯
数据库
excel
支付宝
chrome
2024
农村医保
新农合
车牌信息
vpn
老狼知识库
累计撰写
192
篇文章
累计收到
27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在线知识
前端技术
电子商务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微知识
生活百科
页面
关于本站
推荐
挨踢路
搜索到
75
篇与
在线知识
有关的结果
2025-08-06
一骑红尘妃子笑,骑字应该读jì还是qí
一、《过华清宫》原句的平仄杜牧原诗为七言绝句,首联格律标准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对应原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平平平仄仄平平 → 首字可宽)山顶千门次第开(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一三不论)一骑红尘妃子笑(仄仄平平平仄仄 → 核心句)无人知是荔枝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模型:理论模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 理想范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牧实践:仄仄平平平仄仄 ← 诗人选择的变体(更悠扬舒缓)二、读音之争“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字,在现代汉语规范中读 qí(第二声),但在古诗韵和中古音语境下,它本应读作 jì(第四声)。这一读音差异背后,藏着汉语演变的千年故事:1. 中古音的本音:jì词性区分:在唐代(中古汉语),“骑”字有严格的分工:动词(乘马)读 qí(《广韵》注音“渠羁切”,平声);名词(一人一马)读 jì(《广韵》注音“奇寄切”,去声)。诗中角色:“一骑”指“一名骑马的驿使”,是名词性量词,故唐代原音应为 jì。2. 格律的硬性要求杜牧《过华清宫》的格律:仄仄平平仄仄平一骑红尘妃子笑(实为: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字“一”为入声(仄),第二字需为仄声才能符合格律。若读 qí(平声),则“仄平”结构违律;读 jì(去声,仄),则“仄仄”合法。三、读音消亡与争议1. 语音的千年演变宋元以后,汉语“浊上归去”等音变导致“骑”字的名词读音 jì 逐渐消失;至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式废除 jì 音,统读 qí。1.1985年审音表虽规定“骑”统读 qí,但主要针对 字典编纂(如《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出版物,未强制要求存量教材立刻修订。2.教材更新的自然周期1)1990年代教材多为80年代旧版修订重印,编写时(1985年前)仍采用“骑”读jì的传统规范;2)部编教材大规模更新在2001年新课标改革后(如2003年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此时才系统贯彻1985年审音表。3)例证:199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过华清宫》注释仍标注:“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2. 守旧派的声音学者王力、周祖谟等曾呼吁保留 jì 音:“取消名词 jì 音,等于抹杀汉字音义关联。”教材与影视剧的挣扎:《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选手仍读 jì,87版《红楼梦》中“骑”亦读 jì(如“单骑救主”)。四、“骑”字该如何读 场景 读音 依据 课堂/考试 qí 遵守现行《现代汉语词典》 诗词朗诵 jì 尊重格律与历史语境 学术讨论 jì 还原中古音义结合
2025年08月06日
8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8-06
杨贵妃吃的荔枝,到底是从哪里运到长安
一、荔枝的“不可能任务”荔枝的保鲜堪称古代物流的噩梦。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直言:“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意味着从采摘到抵达长安,全程必须压缩在3天之内,否则贵妃尝到的只会是一摊腐坏的甜腻。唐代的“冷链”黑科技应运而生: 竹筒锁鲜:带枝荔枝被塞进新鲜竹筒,蜡封隔绝空气,竹筒内壁的水分延缓脱水; 冰镇接力:驿站提前备好地窖藏冰(《周礼》记载“凌人掌冰”),用湿麻布包裹竹筒降温; 未熟采摘:果农冒险摘下七成熟的荔枝,运输途中自然糖化。 即便如此,每一颗荔枝抵京背后,都有《新唐书》记载的惨烈代价:“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然人马毙于路者甚众。”二、千里驿道上的生死竞速唐代驿道系统堪称古代高速公路网,全国1600余驿站、2万多名驿夫严阵以待。荔枝运输采用最高规格的“军情级”接力: 换马不换人:骑手背负特制竹筐,每20里换一次快马; 昼夜疾驰:日均狂奔2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济南); 水陆联运:岭南路线经灵渠入长江,转汉水至襄阳,再换快马走武关道入长安。 驿站成本惊人:据《唐六典》统计,单程需耗费30匹马、10余名骑手,折合现代成本超百万元人民币。三、荔枝究竟从何而来荔枝起点争议千年,核心矛盾在于地理可行性与文献记载的冲突。 产地 依据 存在问题 岭南 杜牧“一骑红尘”诗、李肇《唐国史补》称“南海荔枝胜蜀” 2000公里需7-10天,远超荔枝保质期 四川 《涪州图经》载“经子午道三日抵京”、宋代苏轼“天宝岁贡取之涪” 仅700公里,3日可达保鲜极限内 福建 蔡襄《荔枝谱》载闽中盛产 据辛德勇《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唐代气候较暖,涪州(今重庆涪陵)、戎州(宜宾) 是荔枝种植北界。子午道快马三日抵京,完美匹配“味未变”记载。岭南荔枝或曾作为特殊贡品,但常态化供应必然来自四川。
2025年08月06日
1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7-30
阿里通信发布阿里小号下线及App下架
阿里通信向用户发送通知短信,宣布“阿里小号”服务将于2025年4月29日24:00正式结束并下线,相关号码将被回收。阿里通信在短信中表示,此次调整是由于“运营商管控要求”,用户的通信余额将在10个工作日内按订购价退回。另外一个官方消息如下:阿里通信阿里小号将于2025年全面停服 APP同步下架根据运营商要求,阿里通信宣布将不再为个人用户提供手机号码保护服务。现有阿里小号将于2025年7月29日起停止续费,并按以下时间分批结束服务、回收号码。若用户使用该号码注册了互联网账号,请尽快解绑。通信余额将在号码停服后10个工作日内按原订单价格完成退款。停服时间安排如下: 1. 2025年8月31日24:00,停服并下线陕西省的号码; 2. 2025年9月30日24:00,停服并下线广西省的号码; 3. 2025年10月31日24:00,停服并下线浙江省的号码; 4. 2025年10月31日24:00,阿里小号APP将正式下架。至此,阿里小号将在10月31日之后彻底称为历史。
2025年07月30日
1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03
五花八门,到底是哪五花,哪八门
“五花八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变化多端或花样百出。关于“五花”和“八门”的具体含义,存在多种说法,但最广为人知的解释与古代军事文化和民俗传统相关:一、“五花”的起源1、源于古代兵法阵型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孙武训练宫女列阵时,曾将队伍分为“五方阵”(东、南、西、北、中),每方阵以五种动物旗帜为标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称为“五花阵”。这种阵型变化多端,暗合“五花”之意。2、与五行学说关联另一种说法认为,“五花”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象征五种基本元素或能量,体现事物的多样性。3、与行业有关,分别为: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土牛花:比喻挑夫。二、“八门”的起源1、古代战术中的八种阵势最早出自《孙子兵法》提到的“八门阵”,即古代战争中士兵排列的八种基本阵型(如天门、地门、生门、死门等)。其中“生门”代表吉门,常用于突围或进攻;“死门”则用于诱敌或防守。由于阵法复杂多变,“八门”逐渐引申为花样繁多的含义。2、民俗中的八仙过海民间传说中,“八门”也指八仙所代表的不同法术或身份(如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等),强调各显神通的多样性。3、指八种行业巾门:指算卦、占卜等行业。皮门:指卖药、行医等行业。彩门:指变戏法、杂技等行业。挂门:指街头卖艺、武术等行业。平门:指说书、评弹等行业。团门:指街头卖唱、表演等行业。调门:指搭棚、扎彩等行业。聊门:指高台唱戏等行业。三、成语的合成与演变1、最早出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已有“五花八门”的雏形,形容绘画技法的多样。2、明清时期普及:随着戏曲和民间故事的传播,该成语逐渐被用来描述市井百态或技艺的丰富多彩。3、现代用法:如今多用于形容事物繁杂、形式多样,甚至略带调侃的意味(如“促销活动五花八门”)。四、趣味扩展1、武术流派:中国武术中有“五花八门”的招式分类,如少林拳的“五行拳”和“八段锦”。2、传统工艺:苏州的“五花八门”剪纸艺术,通过五种花色和八种纹样组合,展现民间故事的丰富性。总结“五花八门”并非字面意义的“五朵花、八个门”,而是源自古代军事阵法和五行哲学,经过长期演变成为描述复杂多样的经典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字面含义哦!
2025年03月03日
83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03
中本聪:比特币背后的神秘创始人及其影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平息,一位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在密码学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这篇仅有9页的文档,不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字货币构想,更悄然点燃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之一。中本聪的身份至今成谜,但他的创造物——比特币(Bitcoin),已重塑了金融、技术和权力格局。一、中本聪:匿名天才的诞生与隐退1. 身份之谜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始终未被证实,但根据公开资料可推断其具备以下特征:技术背景深厚:精通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曾在比特币早期开发中解决多重签名、交易验证等核心问题。熟悉金融体系:白皮书开篇直指传统银行的高成本和信任缺陷,暗示其对金融体系的批判性思考。全球化视野:使用英语撰写文档,参与国际密码学社区(如Bitcointalk论坛),但从未暴露居住地或真实姓名。主要猜测对象包括前谷歌工程师哈尔·芬尼(Hal Finney)、密码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等,但均未得到确凿证据支持。中本聪在2010年最后一次与开发者交流后彻底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谜。2. 匿名背后的动机中本聪的隐匿性不仅是出于个人安全考量,更体现了其对权力集中和技术乌托邦的追求:对抗审查: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避免政府或机构对货币流通的控制。保护隐私:比特币交易虽公开可查,但用户身份通过匿名地址实现一定程度的保护。理念纯粹性:拒绝外界干预,确保比特币协议不被政治利益或短期投机扭曲。二、比特币的诞生与发展:从实验到主流1. 2008-2013年:从理论到现实金融危机催化剂:中本聪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构思比特币,旨在创建一种不受央行控制的抗通胀货币。创世区块(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网络正式启动,首个区块嵌入了《泰晤士报》头条新闻“财政大臣即将对银行实施第二轮救助”,暗喻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讽刺。早期采用与争议:程序员和密码学爱好者成为首批用户,但比特币因价格剧烈波动、交易速度慢及能源消耗等问题饱受质疑。2011年Mt.Gox交易所被盗(损失85万枚比特币)和2013年“丝绸之路”黑市案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2. 2014-2020年:生存与进化技术升级:引入隔离见证(SegWit)解决交易拥堵,Lightning Network(2017年上线)将每秒交易量提升至数万笔。机构入场:2019年贝莱德等资管巨头开始配置比特币,2020年PayPal推出加密货币服务,标志着主流金融体系对比特币的认可。价格暴涨:从2017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底飙升至近2万美元,比特币市值超越黄金,成为“数字黄金”共识。3. 2021年至今:合规化与生态扩展比特币ETF获批:2021年ProShares推出首只比特币期货ETF(BITO),首日交易额超40亿美元,标志比特币进入传统资本市场。萨尔瓦多立法:2021年9月,萨尔瓦多成为首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尽管后续因币价暴跌引发争议。Layer2与DeFi爆发: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平台推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兴起,比特币则通过Ordinals协议支持NFT和链上资产发行,生态边界不断扩展。三、中本聪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1. 金融体系的重构去中心化革命:比特币挑战了央行垄断货币发行的传统模式,推动全球超12,000种加密货币诞生,其中以太坊、Solana等进一步拓展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普惠金融:无需银行账户即可完成跨境转账,为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潜在用户达17亿(世界银行数据)。2. 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区块链技术普及: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分布式账本——被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版权保护、医疗记录等领域。智能合约与DeFi:以太坊等平台允许代码自动执行协议,催生了借贷、质押、保险等去中心化金融服务,2023年DeFi锁仓量一度超过千亿美元。3. 隐私权与数据主权数字身份自主权:比特币钱包用户掌握私钥,实现资产和数据的完全控制,与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垄断形成对立。抗审查支付系统:在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比特币成为规避外汇管制和资本封锁的工具。4. 社会思潮的变革货币哲学之争:比特币支持者倡导“代码即法律”,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形成与美联储等央行的对立阵营。环境争议:比特币挖矿的能源消耗引发环保批评(2021年碳足迹约580太瓦时,相当于挪威全国用电量),但也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矿场中的应用。结语中本聪以一己之力发起了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他创造的比特币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把打开未来金融与技术新世界的钥匙。尽管面临监管不确定性、能源争议和技术瓶颈,其去中心化理念已深刻改变了人类对信任、权力和价值的认知。正如中本聪在创世区块中所写:“财政大臣即将对银行实施第二轮救助”,这一预言如今依然回响——而比特币,正是对此最尖锐的回应。
2025年03月03日
6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1-08
卫星通信中,Ka波段和Ku波段有什么区别
Ka波段是电磁频谱的微波波段的一部分,Ka波段的频率范围为26.5-40GHz。Ka代表着K的正上方(K-above),换句话说,该波段直接高于K波段。Ka波段也被称作30/20 GHz波段,通常用于卫星通信。宽带环行器 26.5~40GHz Ka频段的缺点是雨衰较大,对器件和工艺的要求较高。在Ka频段频音下,Ka用户终端的天线尺寸主要不是受制于天线增益,而是受制于抑制来自其它系统干扰的能力。 Ku波段是直播卫星频段。Ku波段是指比IEEE 521-2002标准下的K波段频率低的波段,Ku的频段通常下行从10.7到12.75GHz,上行从12.75到18.1GHz。左侧:宽带隔离器12~18GHz,右侧:宽带环行器 12~18GHz区别:1.频率资源不同,Ku可用带宽没有Ka多2.天线增益不同,决定了Ka可以用更小口井3.抗雨衰能力不同,频率越高抗雨衰能力越差4.卫星设计不同,国际上流行的Ka卫星都用点波束设计,在同一卫星下需要波束切换。Ku一般都是大波束,同一卫星下不用切换5.点波束可以波束复用,带宽使用率增加,所以Ka单位带宽成本降低6.卫星公司的运营方式不同,Ku往往是租MHz,用户自建平台,Ka是租Mbps,用户只买终端入网。
2025年01月08日
1,77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1-06
世界上九大语系
世界上九大语系,分别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1、汉藏语系(英语:Sino-Tibetan languages)是法国学者让·普鲁祖斯基(Jean Przyluski,1885—1944)于1924年提出的语言学术语,是语言系属分类(Language family)的一种,分为汉语族和藏缅语族,是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457种语言。母语人口有14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的20%。2、印欧语系(英:Indo-European languages)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的一个语言学概念,即认为印度和欧洲的大部分语言都是从“原始印欧语”分化出来的,这些语言彼此之间具有亲属关系和相似性。按照母语人口来排名,印欧语系是世界上第一大语系,也是分布最广的语系,语系使用者遍布世界各地,占世界人口的41.8%。3、阿尔泰语系(Altaic languages),别译阿勒泰语系,是中国五大语系之一,是语言学家按照语言系属分类(谱系分类法)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了60多种语言。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阿尔泰语系已普遍被学术界否定,即认为这些语言是互相接触而非同源,现在分为突厥语系、蒙古语系和通古斯语系。4、闪含语系,全称闪米特-含米特语系(Semito-Hamitic languages),又称亚非语系(Afro-asiatic languages),是375种语言的统称。分布于西亚和北非的一个主要语系,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豪萨语和阿姆哈拉语等主要语言。使用人口近2亿。通常分为以下5个语族:闪米特语族、埃及-科普特语族、柏柏尔语族、库施特语族和乍得语族。闪含语系的命名来源于《圣经·旧约》。5、乌拉尔语系(Uralic languages)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经乌拉尔山脉到亚洲西北部广大地区的一组语言 。它分为芬兰-乌戈尔语族和萨莫耶德语族。芬兰-乌戈尔语族包括芬兰语支和乌戈尔语支,共约15种语言。萨莫耶德语族分南 、北两个语支,有4种语言。6、高加索语系(Caucasian languages)是分布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有超过一千万使用人口的庞大而多变的语系,但语言比较使得此语系可以分为三种语系:拥有约520万使用人口的南高加索语系(Kartvelian languages)、拥有约380万使用人口的东北高加索语系(Northeast Caucasian languages)和拥有约250万使用人口的西北高加索语系(Northwest Caucasian languages)。它们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亲和力,然而,“高加索语系”有时被错误地称为是一个语系。7、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包括1200种以上的语言。其分布东达南美洲西方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台湾则是该语系分布的最北端。其东西的延伸距离,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说该语系的总人口数大约两亿五千万之多,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至于新几内亚以东只有一百多万人。8、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 languages)是德国人威廉·斯密特(Wilhelm Schmidt)于1907年首先提出的语系类别,旧称“孟高棉语系”(Mon-Khmer languages)。南亚语系的代表语言是越南语、高棉语、孟语、蒙达语、尼科巴语等。9、达罗毗荼语系(Dravidian family)又译德拉维达语系。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和中部,其次在斯里兰卡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达罗毗荼诸语言跟印度其他语言没有亲属关系。达罗毗荼语系通常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语族。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语言,其包括泰米尔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和坎纳达语等。 语系名称 分布地区 人口占比 分布情况 演变后的情况 汉藏语系 中国及东南亚地区 约占世界人口的20% 主要在中国汉族及西部南部少数民族中流传 分为汉语族和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 印欧语系 欧洲、亚洲、美洲 占世界人口的41.8% 遍布印度、伊朗以及欧美主要国家 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罗曼、斯拉夫、波罗的海等语族 阿尔泰语系 中亚、北亚、西亚、东亚和欧洲部分地区 约2.5亿以上 主要集中于中亚、北亚、西亚、东亚和欧洲的湿润和半湿润寒温带针叶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 现分为突厥、蒙古、通古斯三个语族 闪含语系 西亚和北非 近2亿 主要在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国家 下分闪语族和含语族 乌拉尔语系 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经乌拉尔山脉到亚洲西北部地区 - 主要在东欧部分国家使用,如芬兰和匈牙利 下分芬兰语族和乌戈尔语族 高加索语系 高加索一带 - 位于高加索山附近区域,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车臣 语言比较使得此语系可以分为南高加索语系、东北高加索语系和西北高加索语系 南岛语系 东南亚群岛、大洋洲 约2.7亿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大洋洲各国 包括马来-玻里尼西亚语族 南亚语系 东南亚半岛、南亚和中国云南等地 约占亚洲总人口的2.48% 主要在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度的东北部和中国的云南一带 包括孟高棉语族、越芒语族、蒙达语族、尼科巴语族 达罗毗荼语系 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北部 约1.3亿 主要在印度南部和中部,其次在斯里兰卡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 通常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语族
2025年01月06日
1,5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12-17
2024年11月全球浏览器大战:Chrome稳居第一、Safari第二、Edge第三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Statcounter 公布的最新报告,2024 年 11 月谷歌 Chrome 浏览器以 65.48%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苹果 Safari 浏览器以 18.22% 位居第二、微软 Edge 浏览器以 4.84% 位居第三。
2024年12月17日
4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2
...
10